洞庭湖湿地守护人眼里的生态变迁

  发布时间:2025-02-25 19:28:1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新华社长沙8月11日电 题:洞庭湖湿地守护人眼里的生态变迁新华社记者柳王敏、刘佑民对于洞庭湖生态环境近些年的变化,在湖南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舵杆洲保护管理站工作的陈新感受深刻。舵杆洲在南洞庭湖 。
新华社长沙8月11日电 题 :洞庭湖湿地守护人眼里的洞庭地守的生生态变迁新华社记者柳王敏、刘佑民对于洞庭湖生态环境近些年的湖湿护人变化,在湖南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舵杆洲保护管理站工作的眼里陈新感受深刻。舵杆洲在南洞庭湖与东洞庭湖交界地段,态变位于洞庭湖腹地,洞庭地守的生行政管辖面积28470亩 。湖湿护人8月上旬 ,眼里炎炎烈日之下 ,态变记者跟随陈新来到洞庭湖舵杆洲水域腹地 ,洞庭地守的生随处可见候鸟嬉戏 ,湖湿护人白鹭群飞。眼里“和过去的态变样子完全不一样 。”陈新说。洞庭地守的生舵杆洲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拍摄的湖湿护人候鸟。(陈新 供图)洞庭湖是眼里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一站 。“过去物质相对匮乏 ,湖区人们为着一日三餐奔波。我爷爷所在的芦苇场 ,就成立了芦苇生产组、渔业组 、推枪(土铳)组 ,对渔业资源进行大规模生产性捕捞,在秋冬季对迁徙候鸟进行捕杀。”祖辈们的经历让陈新印象深刻 。在湖区长大的陈新随后见到了父辈们“向湖区争效益”的“大干快干行动” 。“那时候在湖区垒起长长的矮围 ,到处飘荡着芦苇 ,沿岸诸多化工厂  、造纸企业的排污口面目狰狞,日夜吞噬着洞庭湖 。”陈新说 。8月8日 ,陈新在湖南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舵杆洲保护管理站通过电脑查看实时监测画面。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人们无休无止的索取 ,使得洞庭湖伤痕累累 。在湖区,抢夺湖砂的争斗频频上演 ,非法捕捞 、过度捕捞猖獗  ,纸浆生产企业将大量高污染废水直排入湖……洞庭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在陈新眼中,部分洞庭湖水域由清到浊再转为黑,“断子绝孙”式的捕捞让鱼种类急剧下降 ,秋冬季甚至难以看到候鸟  。治理守护洞庭湖刻不容缓 !近年来 ,湖南省大力开展治水行动,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全面推进治水 、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数据显示  ,相关行动开展以来,长江沿岸湖南段251个砂石码头拆除复绿,1034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在湘江治理攻坚战中关停,洞庭湖区域内47万亩矮围网围依法拆除 ,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止采砂 ,纸浆生产企业全部关停……8月8日,陈新在洞庭湖舵杆洲通过手机查看实时监测画面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树立新发展理念 ,破除旧动能 ,培育新动能 ,原来“靠水吃水”的粗放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洞庭湖区正探索一条“养水护水”的新发展路径。在南洞庭湖区域的沅江市 ,为解决纸厂退出后芦苇弃收问题 ,当地找到一种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发展芦笋、芦菇产业。陈新在舵杆洲一处瞭望台查看湖区情况 。新华社记者陈振海 摄2020年开始,包括洞庭湖在内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相当一部分渔民转产转业 ,加入“护鱼员”队伍 ,昔日“捕鱼人”转型为“护鱼人”“护鸟人”,洞庭湖湿地生态迎来新的保护契机。如今 ,陈新负责舵杆洲范围内的湿地监测 、日常巡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不仅有青头潜鸭 、斑嘴鹈鹕等珍稀物种来我们湖区繁衍 ,还时常有麋鹿过来栖息觅食,这说明我们的保护工作已见成效 。”这是8月8日拍摄的洞庭湖舵杆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举报/反馈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